开放性别的可能性

Gender Trouble - Judith Butler

开始读朱迪斯·巴特勒的 Gender Trouble: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(《性别麻烦》),表述清晰,直截了当。1990年出版的研究仍然字字珠玑,声声回响。强烈推荐。

边读边翻:

  • 女性主义应注意不要理想化某种性别表达(expression of gender)的方式,从而制造新形式的分级和区分。

目的:

  • 我(巴特勒)不是要指定一种新的性别表达的方式,让读者以此为范本。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开放性别的可能性,并且不指定应该实行某些可能性。 有人可能会问“开放可能性”有什么用,但理解在社会中什么是“不可能的”(impossible),“难以辨认的”(illegible),“不可实现的”(unrealizable),“不合法的”(illegitimate)的人应该不会问这样的问题。

与结构主义的关系:

  • 我不是要把后结构主义方法“应用”到女性主义中,而是要用这些理论进行具体的女性主义重新叙述(reformulation)。

理论基础:

  • 《性别麻烦》根源于“法国理论”("French Theory"),其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美国建构(American construction)。只有在美国,这么多不同的理论(theories)才被放在一起谈论,好像它们是一个整体似的。……我想要强调本书表面上以法国理论为中心(Francocentrism),其实与真正的法国和这些理论在法国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异。……它更强调英美语境中(Anglo-American)社会学、人类学传统的“性别”研究("gender" studies),这与结构主义探索的“性差异”(sexual difference)叙述是截然不同的。

  • 当然,“法国理论”并不是本书唯一的理论来源。它还生发于女性主义理论(feminist theory),关于性别的社会建构(socially constructed)特征的争论,心理分析,女性主义(feminism),Gayle Rubin关于性别(gender)、性(sexuality)、亲缘(kinship)的精彩作品,Monique Wittig 的理论和虚构作品,人文学科中的同性恋视角。

女同性恋主义(Lesbianism)与女性主义:

  • 《性别麻烦》不认为女同性恋的实践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最佳示范,并想讨论两个词的关系。在本书中,女同性恋主义并不意味着谈论成为一个女性(being a woman)最重要的事,也不是把女性特质(femininity)神圣化或推崇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(gynocentric)世界。……本书提出问题:非常规的性行为(sexual practices)如何动摇了性别作为一种分析类别的稳定?某些性行为如何让回答什么是女性,什么是男性的问题刻不容缓?如果性别不再被理解为常规性特征(normative sexuality)固化的产物,那在酷儿语境下“性别”是否有危机(crisis of gender)呢?

性别麻烦:

  • 简单来说,在常规性特征的框架下,一个人只要在这个以异性恋为主导的框架下发挥女性的功能,就是女性,而如果质疑这个框架,就有可能失去在性别中的位置。这便是本书所指“性别麻烦”的第一种表述。我希望理解有些人在“变成同性恋”(becoming gay)时,可能经历的惊恐和焦虑,即如果和表面上“同一种”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后,可能失去在性别中的位置或不知自己是谁的恐惧。

本书的语言:

  • 如果性别本身就是通过语法规则内化(naturalize)的,那么探索性别可能性(alteration of gender),在最根本的知识层面,首先可以对抗形成性别的语法本身。

变装:

  • 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称赞变装(drag)是性别的真实、模范表达(虽然抵抗时常发生的对变装的轻视仍然是重要的),而是要展示普遍的对性别的看法实质是对现实预先和暴力的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