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时光

回顾今年的翻译作品,算是自己对世界的回应,想在时间的碎片中,收集阳光反射的瞬间。

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全力进攻以色列。仍记得夜空中的导弹连成一线,仿佛深有寓意的弹珠。身为犹太人,近年来正关注以色列政治的尤瓦尔·哈拉里(Yuval Harari)写下一篇直指核心的文章:“哈马斯赢了吗?”(Is Hamas winning the war?)

今年年初ChatGPT震动社会,记得为赶热潮,亲身体验,还买了账号。从难用的语音助手到对话式AI,我仍然倍受震惊。当然人工智能不是横空出世,人类终结论和功用论的讨论由来已久,我回顾世界上第一个对话式人工智能:“维岑鲍姆的噩梦: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的发明者如何变成反对AI的人”(Weizenbaum’s nightmares: how the inventor of the first chatbot turned against AI)

一直很喜欢看别人的房间,尤其是书房,开启了“人间书房”系列,现在有常听的电台和电视节目主持人、文化记者 Augustin Trapenard 的书房;作家 Leïla Slimani 的书房(有昆德拉的亲笔画);以及为 CC电影画过插画的插画师 Caitli Kuhwald 的书房

又因为 Augustin Trapenard 今年接替主持法国文化读书节目《大书房》(La Grande Librairie), 节目结尾有作家专门写的一段话,并朗诵,长度不长,正好练手。这些文字大多关于阅读、写作,是让人想大喝一碗,驱赶寒冷的鸡汤,翻译了玛丽亚·普尔谢(Maria Pourchet)和萨尔曼·鲁西迪(Salman Rushdie)的两段。

今年的一个学习和尝试是特效字幕,正好配合“真正有趣的字体历史”,试验了不同的字体,视觉效果真的马上就不一样。

翻译项目也有遗憾,“人间书房”系列本来有当代哲学家米歇尔·翁弗雷(Michel Onfray)的书房(Youtobe链接),非常真诚地介绍了50分钟,从希腊智者一路到20世纪法国哲学和当代哲学家,感叹身为学者的苦工。奈何视频太过口语,絮絮叨叨,在听写法语时终于放弃,但仍然是一窥作家书房的好机会,推荐。

工作时常带来时光虚掷,模糊眼角的感受。翻译是我的捕风捉影,雪泥鸿爪。